《鱷魚手記》

  • 洪凌。1994.07.14。〈《鱷魚手記》:未完成的異生物圖繪〉。《中國時報》50版。
  • 南方朔。1995.07.28。〈這莫名的悲哀從何而來?論女作家的自殺兼談邱妙津〉。《自由時報》29版。
  • 楊照。1995.08.17。〈向女性世界回歸的未盡旅程:悼邱妙津與商晚筠〉。《中國時報》39版。
  • 王浩威。1995.12.07。〈預先儲存的聲音--寂寞的群眾〉。《聯合報》42版。
  • 蕭瑞莆。1996.06。〈另一種視觀/看法:閱讀/書寫邱妙津的《鱷魚手記》及德瑞克.賈曼的電影《花園》〉。《中外文學》第25卷第1期:39-59。
  • 林衡茂。1996.08.04。〈三位女性作家的同性戀小說(朱天文、邱妙津、杜修蘭)〉。《台灣新生報》14版。
  • 何春蕤。1997.02.14。〈邱妙津的死與不死〉。《聯合晚報》3版。
  • 劉亮雅。1997.07。〈九○年代臺灣的女同性戀小說--以邱妙津、陳雪、洪凌為例〉。《中外文學》第26卷第2期:115-129。
  • 劉亮雅。1997.08。〈愛慾、性別與書寫:邱妙津的女同性戀小說〉。《中外文學》第26卷第3期:8-30。
  • 葛霸。1999.11.08。〈生命中一場又一場關於生存的戰役--從《鱷魚手記》到《藍調石牆T》〉。《勁報》
  • Liou, Liang-ya(2000). “Gender Crossing and Decadence in Taiwanese Fiction at the Fin de Siecle : The Instances of Li Ang, Chu Tien-Wen, Chiu Miao-Jin, and Cheng Ying-Shu” Tamkang Review.Vol. ⅩⅩⅩⅠ, No.2:131-167。
  • 江江明。2000。〈臨界點的生命--以《鱷魚手記》及《蒙馬特遺書》為例論邱妙津小說中的女性存在主義傾向〉。《文學前瞻》第1期:58-76。
  • 曾文璇。2001.12。〈主體認同與情慾--邱妙津的小說世界〉。《中極學刊》第1期:231-240。
  • 王斯韻。2002.01.05。〈邱妙津.鱷魚手記〉。《台灣新聞報》13版。
  • 王蘭芬。2003.02.06。〈邱妙津鱷魚手記再問世〉。《民生報》
  • 馬嘉蘭(Fran Martin),陳鈺欣、王穎譯,朱偉誠校訂。2003.05。〈揭下面具的鱷魚:邁向一個現身的理論〉。《女學學誌》第15期:1-36。
  • 劉亮雅,廖勇超、王梅春、周盈秀譯。2004.06。〈鬼魅書寫:臺灣女同性戀小說中的創傷與怪胎展演〉。《中外文學》第33卷第1期:165-183。
  • 徐紀陽、劉建華。2008。〈從偽裝到自白:邱妙津的「女同志」認同之路〉。《世界華文文學論壇》2008年2期:20-24。
  • 李宜羲。2009.12。〈《鱷魚手記》中反抗書寫與死亡書寫透視〉。《雲科漢學學刊》第8期:45-62。
  • 郭釵釧。2010.11。〈自《鱷魚手記》見邱妙津主體追尋--如何能夠忠實的活著?〉。《國文天地》第26卷第6期:51-56。
  • 林佩苓。2011.06。〈依違於中心與邊陲之間--論邱妙津作品中的女同志文化菁英氣質與性別邊緣位置〉。《女學學誌》第28期:707-131。
  • 徐禎苓。2011.09。〈夢的建構與失落--試論邱妙津小說中的書寫策略〉。《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》第15期:79-96。
  • 傅淑萍。2012.05。〈性/別越界:身體與文體--邱妙津的女同志書寫〉。《應華學報》第10期:167-202。
  • 紀大偉。2015.06。〈翻譯的公共:愛滋,同志,酷兒〉。《台灣文學學報》第26期:75-112。
  • 莊敦榮。2016.07。〈怪物.飢餓.形上:邱妙津小說中主角人物的身分認同與愛慾困境〉。《高應科大人文社會科學學報》第11卷第1期:203-221。
  • 王明翠。2017.04。〈女同志戀之狂熱、恐懼、悲劇與心聲吶喊--讀邱妙津的《鱷魚手記》〉。《中國語文》第120卷第4期:102-119。
  • 蔡知臻。2017.06。〈同志悲歌及其純愛:論邱妙津《鱷魚手記》、《蒙馬特遺書》的動物意象、性別政治與情感象徵〉。《臺中教育大學學報.人文藝術類》第31卷第1期:43-57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