邱妙津 主題館
首頁
作家簡介
大事紀
地理標記
著作資料
外譯作品
線上閱讀
作者聲影
評論資料
English
搜尋
《蒙馬特遺書》
南方朔。1995.07.28。〈這莫名的悲哀從何而來?論女作家的自殺兼談邱妙津〉。《自由時報》29版。
楊照。1995.08.17。〈向女性世界回歸的未盡旅程:悼邱妙津與商晚筠〉。《中國時報》39版。
王浩威。1995.12.07。〈預先儲存的聲音--寂寞的群眾〉。《聯合報》42版。
潘弘輝。1996.06.06。〈令人失望的遺書--《蒙馬特遺書》〉。《民眾日報》17版。
陳斐雯。1996.07.04。〈美麗藝術家自畫像--邱妙津《蒙馬特遺書》〉。《中國時報》38版。
林衡茂。1996.08.04。〈三位女性作家的同性戀小說(朱天文、邱妙津、杜修蘭)〉。《台灣新生報》14版。
林式。1997.01.05。〈一名青年藝術家之死--讀邱妙津《蒙馬特遺書》〉。《台灣新聞報》13版。
蘇偉貞。1997.01.10。〈尋找生命的出路--邱妙津《蒙馬特遺書》讀後感〉。《中國時報》36版。
何春蕤。1997.02.14。〈邱妙津的死與不死〉。《聯合晚報》3版。
劉亮雅。1997.07。〈九○年代臺灣的女同性戀小說--以邱妙津、陳雪、洪凌為例〉。《中外文學》第26卷第2期:115-129。
劉亮雅。1997.08。〈愛慾、性別與書寫:邱妙津的女同性戀小說〉。《中外文學》第26卷第3期:8-30。
江江明。2000。〈臨界點的生命--以《鱷魚手記》及《蒙馬特遺書》為例論邱妙津小說中的女性存在主義傾向〉。《文學前瞻》第1期:58-76。
曾秀萍。2000.06。〈生死往覆,以愛封緘--論《蒙馬特遺書》中書信、日記的書寫特質與意義〉。《中文研究學報》第3期:193-211。
曾文璇。2001.12。〈主體認同與情慾--邱妙津的小說世界〉。《中極學刊》第1期:231-240。
徐紀陽、劉建華。2008。〈從偽裝到自白:邱妙津的「女同志」認同之路〉。《世界華文文學論壇》2008年2期:20-24。
祁立峰。2008.06。〈邱妙津密碼:對印刻版《蒙馬特遺書》中〈第十五書〉、〈第十九書〉的探析〉。《中國現代文學》第13期:205-226。
林佩苓。2011.06。〈依違於中心與邊陲之間--論邱妙津作品中的女同志文化菁英氣質與性別邊緣位置〉。《女學學誌》第28期:707-131。
徐禎苓。2011.09。〈夢的建構與失落--試論邱妙津小說中的書寫策略〉。《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》第15期:79-96。
傅淑萍。2012.05。〈性/別越界:身體與文體--邱妙津的女同志書寫〉。《應華學報》第10期:167-202。
季慶媛。2013.06。〈從書信、日記到《蒙馬特遺書》〉。《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研究生論文集刊》第15期:75-92。
朱芳玲。2015.12。〈一種關於死亡的生存美學--邱妙筆《蒙馬特遺書》的愛欲與書寫〉。《東海中文學報》第30期:85-118。
莊敦榮。2016.07。〈怪物.飢餓.形上:邱妙津小說中主角人物的身分認同與愛慾困境〉。《高應科大人文社會科學學報》第11卷第1期:203-221。
蔡知臻。2017.06。〈同志悲歌及其純愛:論邱妙津《鱷魚手記》、《蒙馬特遺書》的動物意象、性別政治與情感象徵〉。《臺中教育大學學報.人文藝術類》第31卷第1期:43-57。